top of page
Search

「維多利亞大學」 還是「香港大學」? - 淺談皇仁書院和香港高等教育發展

  • Joseph Yu (CQCHG)
  • May 8, 2016
  • 2 min read

自古至今,大學(或高等學府 Tertiary Education Institution)除了能促進學術研究,培育社會棟樑外,同時亦是文明和現代化的象徵。開埠約40年港府已經密謀把香港打造成遠東教育樞紐。1862年遠東第一間殖民地政府學校「大書院」(Central School,現皇仁書院)正式開學,1884年港督寶雲爵士更曾表明希望「大書院 」能在未來發展成「維多利亞大學」(Victoria University)。香港的長期競爭者星加坡在當時也有意發展為教育樞紐,把當地主要學府萊佛士學院(Raffles Institution) 升格為高等學府,但由於沒有急切需求導致當地教育發展緩慢。及後香港華人西醫學院在1887年成立,而且中小學教學需求有增無減,至1900年初各界都認為應另外設立高等學府,而非照前港督寶雲爵士的計劃將當時皇仁書院升格為大學。1911年香港大學成立,為遠東第一間殖民地大學。

二戰後經濟疲弱,香港大學被戰火摧毀,令港府曾經一度考慮「殺校」。由於當時社會環境對高等學府需求大不如前,加上二戰前香港大學的效益經已不成正比,因此港府的研究委員會曾一度提議將基礎文理科課程移師到在香港兩所主要學府 - 皇仁和英皇書院開辦。最後由於戰後重建復蘇迅速,而且中小學教育需求暴增,港府才放棄建議,重啟現在首屈一指的香港大學。

圖片1:皇仁書院,現PMQ(本館藏品) 圖片2:港督寶雲爵士在維多利亞書院奠基禮的演講辭(節錄) 圖片3:有關將大學班在皇仁,英皇書院開辦的建議(National Archive)


 
 
 

Comments


© 2017 by Joseph Yu (Curator, Queen's College History Museu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