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淺談漢文教育史(一): 皇仁、唐話、白話文
- Joseph Yu (CQCHM)
- Apr 6, 2017
- 1 min read
相信眼利嘅大家都有留意到二十世紀初皇仁書院學生成績表中有「漢文」(vernacular)一科。究竟何謂漢文科呢?今日一於等館長帶大家回顧一下皇仁以至香港漢文教育嘅歷史啦!
其實漢文即時我們所稱的中文,由於以前還未有「中國」的概念,大中華地區用的語言泛稱為漢文或唐話。雖然當時殖民地政府主張在1862年創校的「大書院」推行全英文教學,首任掌院史安(Frederick Stewart,又譯史超域)已經意識到母語教學的重要性,特別要求書院在早上教授英文和西洋知識外,下午亦要教授漢文、四書五經等傳統知識。史安掌院認為由於學生在課外時間都是講漢文,而且漢文和英語根基又不穩固,未有條件推行全面英語教學。即使後來在殖民地政府及教育司的壓力下「大書院」在1880-1900年代幾度停止漢文教學,但是漢文教育在校內並未有被忽視。書院現存歷史最悠久的教科書為1894年自行出版的《左傳與古文》翻譯本;而1899年創刊的校刊《黃龍報》更是世界上首本英漢雙語校刊。到了二十世紀初,漢文科終於在皇仁書院成為必修科,為後來的香港漢文教育奠定基礎。
資料來源:《黃龍報》,Hong Kong Administrative Reports 1842-195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