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淺談漢文教育史(二): 皇仁、唐話、白話文

  • Joseph Yu (CQCHM)
  • Apr 10, 2017
  • 1 min read

現今社會又有不少有關母語教學、普教中等的討論;之前亦有網友提出有關香港漢文教育的歷史問題。今日等館長繼續帶大家回顧皇仁以至香港漢文教育嘅歷史啦!

續前文,前身「大書院」在1862年創校之際已推行英漢雙語教育。當時除了殖民地政府的公務員考試會考核應試者漢文程度外,港府更認為為人師者首先要懂得和學生溝通,洋人先生也不例外。早期的皇仁洋人先生大部份也通曉英漢雙語:如 Mr AJ May 曾在1903年於校刊《黃龍報》用英文翻譯漢文彥語,1933年 Mr LB Holmes 又向學生表示「我好鍾意講唐話,我時常勸我的同事學講唐話」。講到呢度,唔知大家認為現今學校還應否用普通話教中文呢?

轉個話題,白話文最早於1901年在《黃龍報》出現,遠早過胡適先生等人在1920年代提倡的新文化運動。但是由於未在社會文化界普及,1930年代以前的漢文投稿仍以文言文為主。綜觀所述,皇仁書院的確可以說是香港漢文教育的先驅

資料來源:《黃龍報》,Hong Kong Administrative Reports 1842-1950,CO129等


 
 
 

Comments


© 2017 by Joseph Yu (Curator, Queen's College History Museu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