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摘冠》- 香港主權和皇仁校徽

  • Joseph Yu (CQCHM)
  • Jun 29, 2017
  • 1 min read

雖然20年前香港主權移交時館長們仍是小孩,但電視上的升降旗儀式和英軍徹退會操的片段至今仍然歷歷在目。這幾天會同大家講下20年來學校嘅轉變 - 其中最大轉變當然係學校嘅校徽。作為政府教育的象徵,皇仁校徽轉變和香港主權有直接關係。

由1862年成立至二戰前夕,皇仁書院一向沒有獨立的校章,而是沿用英國皇室徽去突顯它在殖民地的教育角色。 1923年,舊生Ng Ping-un 設計了一非正式校章,供新成立的皇仁舊生會和書院體育隊伍所用。時至戰後40年代,時任校長威廉臣才正式採用校徽設計,並分別發行鐵製校章,供學生佩戴在校服恤衫上;以及布製刺繡校䄛章。第一代的皇仁校章其實和現在的差不多,都是呈盾形而沒有皇冠,但比現在的多了背景花紋和代表英國的國花 (White Rose of York)。1960年代,皇仁首次發行加上皇冠的布製校章。而校服章和校䄛章仍然有不同設計,後者隨著英女王1953年登基由佐治六世的 Tudor Crown 改為伊莉莎白二世的 St Edward's Crown。及後在1970-90年代有多款校章,校褸章設計隨著時代變遷而出現。由於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多個政府部門都被「摘冠」,皇仁書院也不例外,現代校章由1997年起採用,並統一校褸和校服章,和1940年代校章設計相差無異。

歷代校褸章

明報有關1997主權移交為校徽帶來改變

除了正中的校褸章外,其餘的都是歷代皇仁校徽,1940年代末起亦為校服章


 
 
 

תגובות


© 2017 by Joseph Yu (Curator, Queen's College History Museu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