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皇仁與音樂

  • Joseph Yu (CQCHM)
  • Dec 13, 2017
  • 2 min read

皇仁嘅前身「大書院」(今譯中央書院)早喺1870年代已經有音樂堂。當時嘅掌院(即校長)Stewart想向學生教授更多西方知識,於是便引入一係列當時喺英國流行嘅科目,如化學,物理等,而音樂亦係其中之一。當時學科發展未成熟,僅由先生用音叉(Tuning Fork)帶領學生練習簡單旋律。因缺乏師資,1880-1910年代音樂科在皇仁消失。值得一提嘅同針織,手工等,係唱歌班一直係當時女子學校(如庇利羅士女子學校)嘅必修科目之一。直至1920年代,隨著音樂逐漸普及,皇仁才引入女先生教音樂並購入一部鋼琴。祈惠霖先生 (Mr William Kay) 亦在1920年以英國哈羅公學校歌為旋律,創寫了皇仁書院校歌歌詞-從此,每次舊生會晚宴都會有師生唱校歌。同時,學生音樂活動亦有所發展,皇仁中樂學會,YMCA,戲劇社等活動都包含音樂。

戰後皇仁剛剛復課,但同學們已經和友校庇利羅士女子中學組織起合唱團,為在1950年11月假銅鑼灣掃垾埔舉行的教育週表演。早期的合唱團亦會在不同學校活動中獻唱,如週年頒獎禮和開放日等。1950年皇仁搬到高士威道校舍,雖然口琴隊當時經常在校際音樂節奪魁,但起初仍然未有專屬嘅音樂室。1950年代末,因音樂科逐漸普及並成為學生必修科之一,校方才將二樓的更衣室改成音樂室(見下圖)。1970年代,黃勵文校長積極推行音樂發展,更親自執教弦樂團。1980年代由許太執教音樂,相信不少舊生也印象深刻。1990-2000年代則由劉繼智博士接棒,並把合唱團及牧童笛隊活動帶上巔峰。時移世易,因舊音樂室漸漸不敷所用,7年多前學校修建學生㑹大樓並把音樂室搬到其頂層,並喺今年在原址興建皇仁校史館永久館址。自2011年開始,皇仁書院音樂學會每年也舉辦週年音樂晚會,而校慶年份更會承接由劉博士創立的傳統,舉辦校慶才藝表演。

夢周文教提供

網上圖片


 
 
 

Comments


© 2017 by Joseph Yu (Curator, Queen's College History Museum)

bottom of page